浪人觀察:蘋果自研電腦芯片能否引領PC走進新時代?

2020-06-23 07:26:59   來源:蘋果匯   評論:0   [收藏]   [評論]
導讀:  在剛剛結束的蘋果WWDC2020上,作為壓軸大戲,蘋果放出大招公布了自研芯片的計劃,蘋果公司宣布Mac電腦將轉向公司自主定制的處理器,這意味著蘋果與英特爾之間親密的友好合作關系將就此告一段落,二者的關系將
  在剛剛結束的蘋果WWDC2020上,作為壓軸大戲,蘋果放出大招公布了自研芯片的計劃,蘋果公司宣布Mac電腦將轉向公司自主定制的處理器,這意味著蘋果與英特爾之間親密的友好合作關系將就此告一段落,二者的關系將變得更加微妙。

  那么蘋果將引領PC走進新的時代,還是最終逃不開英特爾的束縛呢?

  縱觀整個PC發(fā)展史,PC品牌更換處理器架構并不是一件常見的事情,尤其是在X86平臺已經(jīng)如此成熟的今天,替換底層的硬件意味著推翻之前耕耘多年的王朝,將之形容為Mac的一次“革命”也不為過。

  然而就是這樣的革命,之前蘋果已經(jīng)做了三次:

  1984年,蘋果將Mac從MOS 8位6502處理器系列,轉向摩托羅拉68K機構;

  1994年,從摩托羅拉的68K系列架構,轉向PowerPC架構;

  2005年,蘋果從PowerPC架構,轉向英特爾的處理器架構,由此開啟了與英特爾長達15年的深度合作,幾乎每一代的Mac都會搭載來自英特爾的定制芯片,這些芯片在英特爾平臺的其它機器中基本上是看不到的。

  基于英特爾處理器的Mac意味著更好的軟硬件兼容性,縱使操作系統(tǒng)存在差異,但處理器通用的底層協(xié)議意味著更好的軟硬件兼容性,Mac上安裝Windows,普通PC安裝OSX(也就是今天的macOS)都成為了可能,可以說采用了英特爾處理器的Mac在蘋果的生態(tài)閉環(huán)中是罕見的開放端口。

  這樣看來,換了架構的Mac意味著蘋果生態(tài)的進一步封閉。

  為何要推出自研處理器?

  一種普遍的觀點是蘋果換了架構后不用再跟著英特爾的節(jié)奏發(fā)布新品,可以更好地部署Mac的產品線。

  然而縱觀英特爾和蘋果近幾年的更新節(jié)奏,可以清晰地看到蘋果對待英特爾處理器的更新并不積極,英特爾移動端的新品通常在每年10月前后發(fā)布,而蘋果的秋季發(fā)布會一般分布在9月和10月,9月是新的iPhone,10月則是新的電腦或其它硬件。但MacBook系列產品卻往往在次年春季甚至夏季才將新的英特爾處理器引入。

  目前官網(wǎng)在售的13英寸MacBook Pro有八代酷睿和十代酷睿兩種選擇, 16寸的MacBook Pro仍然搭載英特爾第九代酷睿處理器,有趣的是蘋果不久前剛剛宣布將MacBook Pro 16的顯卡升級為AMD Radeon Pro 5600M,其他不變,而此時性能更好、工藝更先進的同級別十代酷睿處理器已經(jīng)充斥了整個Windows PC市場。

  蘋果此時轉向ARM應該主要有兩個考量:

  一是基于ARM架構的Mac有更持久的續(xù)航時間,在未來的5G時代中,實時互聯(lián)、超長續(xù)航會是PC產品的重要競爭方向;

  二是蘋果希望通過控制Mac的軟硬件生態(tài),將iPhone的成功復刻到Mac產品線,打造蘋果具有完全掌控力的軟硬件生態(tài)圈。

  我們熟悉的ARM架構具備低功耗、低發(fā)熱、長續(xù)航、實時連接的特點,從高通驍龍到三星獵戶座,從MTK到海思麒麟,這些基于ARM架構而來的定制SoC引領了智能手機的發(fā)展,這些SoC是智能手機發(fā)展的基石,而ARM架構,是組成這些SoC的心臟。

  蘋果的A系列處理器則是ARM架構中的優(yōu)等生,是那種成績最好的別人家的孩子。所以對于蘋果來說,從X86架構轉移到ARM架構,最不用擔心的就是產品的性能問題。

  性能不是大問題

  與傳統(tǒng)的CPU廠商不同,蘋果在自研芯片上積累了很多技術,他們推出的自研芯片實際上整合了大量子單元,除了CPU、GPU之外還有NPU、音頻、視頻等等,更重要的是蘋果還可以將自家的軟件整合在一起。

  同時,由于采用了相同的架構,搭載蘋果自家研發(fā)芯片的新款Mac將能夠原生運行iPhone和iPad應用。

  在具體參數(shù)部分,蘋果現(xiàn)場并沒有公布太多,目前的消息是蘋果自研處理器將會采用12核設計,其中包括8個高性能內核以及4個能效內核,基于臺積電的5nm制程工藝。

  與目前用于PC平臺的ARM架構處理器高通驍龍8cx(8核設計,4個大核+4個小核)相比,蘋果在核心數(shù)量上有著很大的優(yōu)勢,結合A系列此前相對于高通旗艦的性能差距,能夠預見到這是一顆性能絕對夠用的芯片。

  從現(xiàn)場演示來看,最新發(fā)布的macOS Big Sur可以在A12Z上運行,也就是目前iPad Pro上使用的芯片。這也說明蘋果在系統(tǒng)上已經(jīng)做好準備。在其他軟件上呢? 蘋果展示了微軟給他們適配的Office和Adobe制造的圖像軟件Photoshop,還有自家的Final Cut Pro X和Logic Pro X。處理大型文件及剪輯4K視頻都毫無壓力,確實讓人驚奇。

  不過對于一套可用的系統(tǒng)來說,軟件才是更重要的一環(huán)。轉移到ARM平臺的Mac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蘋果的原生應用是否能夠如數(shù)穩(wěn)定運行(對蘋果來說問題不大),第二個問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是第三方應用的數(shù)量和質量能不能第一時間達到合格水平。

  在國內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中,Mac端的軟件經(jīng)過最近幾年的發(fā)展已經(jīng)完善了許多,但相信很多macOS的老用戶仍然記得幾年之前Mac上功能缺失的微信、迅雷、百度網(wǎng)盤等軟件。

  無論新的Mac是作為生產力工具,還是作為娛樂工具,基礎軟件都是必過的一個坎,蘋果如何說服開發(fā)者們?yōu)镸ac開發(fā)應用,又如何讓iPhone的絕對優(yōu)勢影響到Mac將成為擺在蘋果面前的重要議題。

  一條新戰(zhàn)線的開拓

  過去的PC也好、Mac也好,在設計和操作系統(tǒng)之外,同價位、同級別芯片的產品在硬件性能、續(xù)航時間、功耗表現(xiàn)的差異并不巨大。以續(xù)航性能來說,2015款的MacBook Pro 13 標稱續(xù)航時間在12小時左右,當時同級別的Windows筆記本能夠達到7小時已經(jīng)屬于非常高端的存在,而今,2020款的MacBook Pro 13標稱續(xù)航時間只有10小時,同級別Windows 筆記本則可以輕松到達甚至是超過這個時間。

 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主要有兩點,一是2020款的MacBook Pro 13電池容量已經(jīng)縮水至58.2Whr(2015 款的容量高達 74.9Whr),二是macOS已經(jīng)不能繼續(xù)通過軟件上的優(yōu)化在續(xù)航上擊敗Windows。

  換裝ARM之后,MacBook系列的續(xù)航勢必飆升,對于那些購買筆記本只做基礎辦公應用,更在意續(xù)航和便攜性的消費者來說,這一點的吸引力是巨大的。

  雖然短時間內這樣的Mac不會給英特爾和AMD以及眾多OEM廠商帶來太大的沖擊,但諾基亞、摩托羅拉的沒落還歷歷在目,包括微軟在內的PC產業(yè)上下游廠商都會去嘗試這一新的方向,即便不是基于ARM架構,也會推出相應的產品以應對來勢洶洶的蘋果。

  目前PC類產品的使用場景已經(jīng)固化成辦公和游戲兩大方向,無論手機還是平板電腦都無法在這兩個領域取代PC,基于ARM的Windows PC是微軟和高通的嘗試,目前來看結果并不理想。

  在X86架構的Windows PC襯托下,高通的Windows筆記本價格更貴,性能卻更弱,在外觀設計上也并沒有太大的不同,可以說除了在續(xù)航時間和實時互聯(lián)兩個方面具備一定的優(yōu)勢之外一無是處。因為這些原因,OEM的產品上市后市場的反應不佳,微軟和高通似乎也放慢了新品迭代的腳步。

  在基于ARM的Mac之前,蘋果也嘗試用iPad Pro改變消費者的辦公習慣,但這臺iPad怎么看都更像是一臺搭載了iOS系統(tǒng)的電腦,蘋果甚至還帶來了一個具備觸控板的官方鍵盤套,讓iPad活成了Surface的模樣。

  目光回到現(xiàn)在,基于ARM架構的Mac發(fā)布后無疑將讓蘋果再一次進入左右互搏的境地。然而蘋果的競爭對手除了那些可能出現(xiàn)的ARM版PC之外,還會有英特爾不久之前曝光的Lakefield架構新處理器,這顆基于3D Foveros 封裝技術的新產品采用了五顆核心,用一個Sunny Cove高性能核心和4個Atom Tremont低功耗核心在5W功耗下帶來了相當于之前54W的性能表現(xiàn),對于蘋果的ARM來說,這會是一個具備極強競爭力的對手。

  但還是那句話,蘋果轉向ARM最不用擔心的就是芯片的性能問題,這一次的戰(zhàn)斗又是一次經(jīng)典的開放平臺與封閉生態(tài)的較量,是蘋果強大的軟硬件生態(tài)控制更厲害,還是微軟與英特爾的開放策略更強大,我們留給時間去解答。

分享到:
責任編輯:zsz

網(wǎng)友評論